
初三春节作文集锦九篇
在平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里,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,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。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春节作文9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初三春节作文 篇1时间飞快,一眨眼就到了那个锣鼓喧天、鞭炮齐鸣的春节了,在烟花齐绽的清晨也迎来了我们家一年一次的重要日子——招待客人。
在太阳公公才刚刚升起时,我就被阿姨无情地从被窝里拉了出来。阿姨对我说:“你爸爸妈妈出去买菜了,而你则要起床和我们一起招待客人。”我听到阿姨的话,只能认命地起床,帮忙招待客人。
我一下楼就被姐姐拉去做苦工,姐姐拿着抹布对我说:“你帮我弄一下椅子,我擦椅子,你放椅子,每桌放十个椅子。”我只好一趟又一趟地跑来跑去,好不容易放好了椅子,我早已经累得都快瘫痪了,躺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,可是这时客人也陆陆续续地到来了。我又连忙起身,把一次性杯子从柜子里拿出来,把茶叶放入一个个杯子里,再把开水倒入杯子里送到客人面前,而客人们看到是我这个小鬼头在端茶倒水时,总要说两句什么是静静在倒水呀!你怎么这么乖呀之类的话,令我都不好意思了,正当我忙的不亦乐乎时表姐家的小宝宝来了,直朝我扑来,把我手上的杯子都弄得掉在了地上,滚烫的开水溅到了我的身上,把我的衣服都溅湿了,还有几滴开水溅到了我的手上烫得我直跺脚!不过好在小宝宝没有溅到。于是我连忙上楼换了件衣服,继续帮忙。
过了一会,客人都齐了,我们就上菜了。但由于厨师人手不够,爸爸妈妈跑去帮忙了,所以端菜的担子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我和姐姐等人身上了。厨师烧好一道菜,爸爸妈妈就立刻摆盘,而我们则在一旁端菜,我一边向客人走去,一边说:“好吃的三鲜汤来了!”说完,我就把菜放到桌子上,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端菜,客人都在询问与表扬我,结果才端了两个菜,就差点发生事故。
“静静也在帮忙端菜呀!可真乖呀!”一位客人说道。
我谦虚地回应:“哪里,哪里!”说完就害羞地跑开了,正巧姐姐从前面走过来,我没看见,要不是阿姨及时拉了我一把,那菜就直接掉地上了。不过,虽然菜没有掉地上,但菜汤溅出来了不少,把姐姐的衣服都弄湿了。
这一次的春节待客令我充实了不少。在这个星空耀眼的夜晚,我兴奋地失眠了,望着窗外眨着眼睛的星星,我许下了今年的新年愿望!
初三春节作文 篇2春节到了,大街小巷人流如潮,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,纷纷走出家门,享受节日的闲暇,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。
农历十二月底左右,家家户户便忙了起来:大人们大扫除啊,买年货啊,来来往往,忙得不可开交。而小孩嘛,都在抓紧做寒假作业,希望能在春节多放几个鞭炮。我算半个大人了,所以又要大扫除又要做作业。每天做几个小时的作业便开始忙活了,从五楼的楼梯扫到一楼,扫个三遍,接下来再擦栏杆,先用是抹布擦一遍,再用干抹布仔细地擦一遍,防止上面地水迹会成为客人眼中的污渍,反反复复五遍用了十块抹布擦罢休。
大年三十的晚上,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饭,代表岁岁团圆。吃完年饭,一家人聚在一起,庆祝新一年的到来。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,家家灯火通明,处处礼花朵朵,鞭炮声声。只可惜好景不长,老天流泪了。接下来,大家一起守岁,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,告别如水似的已逝去的岁月,憧憬对新一年无限的希望。
初一,初二各家就要走访亲戚,四处问好,拜年,串门子。小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收红包了,到处拜年,为的是能拿到更多的压岁钱。而拜年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。在初一的早晨还要放一挂鞭,这是挂开门炮,是个开门爆竹,听老人说这是为了祈求竹报平安,图个吉利,代表开门红。小孩子们在这几天可以尽情地放各种鞭炮:“摔摔炮”啊,“大红鹰”啊,“电光花”啊……可谓乐趣无穷啊!
我们小孩是最可望过年的理由还有一个:可以吃许多好吃的东西:年糕又称“年年糕”,与“年年高”谐音,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。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,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。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提到的:“人心多好高,谐声制食品,义取年胜年,籍以祈岁谂。”年糕有很多烧法:蒸、炸 两种方法烧出的年糕是甜的,汤煮、片炒两种方法烧出的年糕是有甜有咸的。还有各种各样的饺子:有芹菜猪肉馅的,有青菜豆腐馅的,还有萝卜馅的……吃的我是满嘴流油。
正月里的另一个重大节日是元宵,这一天要猜灯谜、迎龙灯,还要吃汤圆,表示团团圆圆,幸福美满。元宵过去,春节也便悄悄走远了,新的一个学期也便开始了……
时光流逝,岁月如梭,春节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过去了。它意味着亲人团聚,意味着卸上一年的不快与负担。我想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春节这个不可多得的节日,哪怕仅仅是为了与亲人团聚。因为,它是你心底最直接的期待,最温柔的一束光芒…
初三春节作文 篇3相传,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,每到除夕就爬上岸,吞食牲畜伤害人命。因此每到除夕这天,人们纷纷扶老携幼躲进深山。
这年除夕,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,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。乡亲们正赶着去避难,无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,只有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,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。那老人却笑道: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,我一定把‘年’撵走。婆婆劝说不成,只好上山避难去了。
半夜时分,年闯进村,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:婆婆家门贴大红纸,屋内烛火通明。年浑身一抖,随即狂叫着扑过去。将近门口时,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,年浑身战栗,再不敢往前凑,只好悻悻离去。原来,“年”最怕红色、火光和炸响。
第二天,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子安然无恙十分惊奇。这时婆婆才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。乡亲们一齐拥向婆婆家,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,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“啪啪”炸响……乡亲们为庆贺“年”被赶跑,纷纷换新衣戴新帽,到亲友家道喜问好。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,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,从此每年除夕,家家贴红对联,户户烛火通明,燃放爆竹更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游戏。
可是,今年的春节,爆竹声寥寥无几,就连孩子们都只能闷在家中看着新闻联播:“去年春节期间,燃放烟花爆竹导致pm2.5大幅蹿升。现在又逢春节,希望大家少放、不放。”“烟花爆竹不仅释放微小颗粒物,还含有重金属成分。短时间内释放大量有害物质,对人体健康伤害不小。”“今年1月27日0时到1时,上海空气中pm2.5小时浓度最高达0.362毫克/立方米,超标近4倍。”……今年春节,鞭炮闯的祸成为喜庆和谐新年的不和谐音。
也有反对者说,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”,春节放鞭炮的习俗延续了几千年,有鞭炮声才有年味,小孩子们在隆隆鞭炮声中体会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。随着社会文化、生活方式的变迁,年味本就越来越淡,如果连鞭炮声也没有了,所谓的“年”还剩下什么? ……此处隐藏1633个字……要‘‘偷盗’’哪一户人家的草木柑橘。现在想想却也觉得不失年味儿。
春节在我的心里就这么有趣,镇上的一切都在悄然变化,人们都变得青春了,景色也变得更美了,一切的一切都变了样儿,冬天似乎也成了暖的。
初三春节作文 篇7新年好呀,新年好呀,祝贺大家新年好!我们唱歌,我们跳舞,祝贺大家新年好……
――题记。
一年一渡的新春佳节到来,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。
除夕,是中国的传统佳节,每到这一天,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,吃上一餐团年饭,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,相亲相爱,幸福美满。
吃完团圆饭后,我们就开始守年岁。大约7点钟,《春节联欢晚会》开始,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《春节联欢晚会》,耳边还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。晚会节目很精彩:有优美动听的歌曲,有幽默风趣的小品,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……节目是丰富多彩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
忽然,“噼里啪啦”的一声鞭炮声印入耳帘,我跑到窗前一看,哇!鞭炮、烟花的声音彼伏着,像是在与过去的一年告别。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窗前,最值得引人注目的,还是那“非花却比花甚之”的烟花。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,一粒粒“金砂”喷射而出,在空中傲然绽放。赤橙黄绿青蓝紫,样样俱全,姹紫嫣红,把夜空装点得美丽、婀娜,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。
“通!”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。它飞到半空,“啪”的一声,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,拖着长长的、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,好似翩飞的蝴蝶,从空中旋落;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,不知是哪个调皮鬼,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……
“通通通!”“嗤嗤嗤!”看!一颗颗发亮,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,争先恐后,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;瞧!那边升出“天女散花”,这里出现“孔雀开屏”!哇!再瞧瞧那里的“含苞待放”……天空中顿时成“花”园,“花”的海洋,璀灿夺目,火树银花,多美呀!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!
“嗖,嗖,嗖”,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响声,那漂亮的烟花托着一条美丽的长尾巴,在天空中划下一道道拱们之后,“闪亮登场”。烟花五彩缤纷,争奇斗艳,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!有的像仙女散花,一簇簇,一群群冲上天空,又慢慢落下来;有的像秋菊、月季,万紫千红,千奇百怪;有的像小流星,猛地窜上天空,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……大地和天空顿时像炸开锅似的,沸腾不已。
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,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乐。真是动听极!鞭炮也不甘示弱,“啪,啪,啪”的响声在天空中回荡。炮仗、鞭炮双管齐下,一个个直冲夜空,在空中翩翩起舞,这边的声音弱,那边的又起来,声音此起彼伏,连绵不绝。鞭炮声、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,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,鞭炮声声震耳欲聋,家家户户灯火通明,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大地,映红天空,这绚丽的色彩,不正象征着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吗。
初三春节作文 篇8"噼里啪啦!噼里啪啦!"一阵电子爆竹声,此起彼伏地传进了我耳朵里,"过年了!过年了!"我一骨碌从被窝里钻了出来。
穿上妈妈早早给我准备好的新衣新鞋,我兴冲冲地跑下楼。发现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早就起床了,妈妈在擦桌子,外婆在做早饭,外公和爸爸在贴对联。我赶忙凑过去,在底下指挥着爸爸贴对联,一会儿高一会儿低,爸爸费了好大的劲才贴好,我们还在横幅的中间位置挂上了桔子花生的吉祥挂饰,迎风摇摆,漂亮极了。
吃过早饭,妈妈领着我去镇上买年货,每次在乡下外婆家过春节都觉得年味特别浓。镇上的集市人山人海,街上张灯结彩,家家披红挂绿,到处都漂浮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;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,脸上洋溢着快乐的节日气氛。我和妈妈买了好多好吃的,还去花市买了一盆漂亮的蝴蝶兰,满载而归。
吃过中饭,大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的重头戏——年夜饭了。妈妈在外婆的帮助下和好了面,认真的擀着面皮。我站在旁边自告奋勇地说“妈妈,你来擀面皮,我来包饺子吧?”妈妈愉快地答道:“好啊,刚好缺个小童工呢!”我拿起一张面皮,舀上一勺外婆早就准备好的馅,把饺子皮捏紧,便成了一个饺子。无师自通,简直就是天才啊,我得意地递到妈妈面前:“妈妈,快看,我的饺子做的怎么样?”“你这饺子馅也太少了吧,你包的是软塌塌饺吗?”妈妈哈哈笑。我不服气,又拿起一张面皮,这次我舀了一大勺,结果一捏,饺子皮破了,馅掉了一地,我彻底傻眼了。见状,妈妈又笑着说:“包饺子,馅要合适,把馅放在中间,在饺子皮边上折出褶子,包出来的饺子既好看又好吃!”“明白了!”我顿悟道。于是我又拿起一张圆圆的面皮,按照妈妈说的,把馅放在中间,把饺子的边捏紧,打上褶子,便成了一个很漂亮的饺子了。熟能生巧,我手上的丑小鸭饺子一个个都变成了白天鹅。饱含祝福的饺子包好了,我心里美滋滋的。
沉甸甸的馒头,热气腾腾的年糕,香喷喷的菜肴,喜滋滋的心情,穿梭着大人忙碌的身影。暖暖的天气,幸福的时光,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微笑着。屋内: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,围坐在圆桌旁,看着春节联欢晚会,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,其乐融融。窗外:点点星光伴随着五颜六色的礼花,把原本漆黑的夜晚装点得分外迷人,每一颗星星好似在诉说着这一年里的酸甜苦辣,每一颗礼花又好似象征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,迎接着新年的快乐!
初三春节作文 篇9二十四节气丰富多彩,热闹非凡,可怎也比不上那二十四节气之外得春节。
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,最热闹得节日,可我还是和山西老乡,尊称过年或称过大年。
家乡得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,逐渐升温,一天比一天红火,发烧直到年根底下。
腊月初一,家家上街买瓜子、花生、糖果。晚上,支起一口大锅,倒上买来得花生、瓜子,放上大料,翻炒起来,一捆捆得柴和捅进火里,土炕烧得能烙饼,炒完以后,爸爸又悄悄得撒上一把玉米粒儿,倒上一勺油,不一会儿,锅里得玉米就毕剥毕剥地响,盛到盘子里,金灿灿得玉米花,好不诱人。全部端进屋来,一家人围在炕上,嘴里不停得嚼,咯嘣咯嘣得响着,吃得我嘴唇上满是火泡。老奶为我烧咸汤,还要放糖,虽然难喝,但不出两天,火气全退了。
该吃腊八粥了,小米、红豆、红枣、玉米糁儿、玉米粒儿,熬成得腊八粥,色香味俱全。盛在碗里赏心悦目,吃起来没个够,不愿放下筷子。
喝碗腊八粥,年味更浓。卖糖葫芦得小凡,在街上不停得走动,不停得吆喝,红亮亮得糖葫芦真惹人喜爱。村南村北,村东村西,一片杀猪宰羊声。忙活完,家家又开始蒸馒头、包子,炸豆腐。腊月二十三过小年,扫房,送灶王爷,烧灶王爷之前要用一块糖把他得嘴给捅穿,期盼他到天上多说好话。腊月三十夜,欢欢喜喜,阖家欢乐,聚在一起吃团圆饭,然后看“春节联欢晚会”大人们不让小孩子睡着,就给孩子们讲笑话、猜谜语,这叫守岁,直到12点,开始放鞭炮,啊hi子们给长辈拜年,大人们给孩子们压岁钱,第二天,要早早得串门,东家转转,西家看看,这才得到了公认,我又长了一岁。
今年得新年仍旧是喜气洋洋,虽然年已经过了,可我还是很留恋我们家过年得滋味。